技术规范
南丰蜜橘生物学特性与品种
南丰蜜橘生物学特性与品种
南丰蜜橘系芸香科柑橘属宽皮柑橘区乳橘类的一个品种。常绿小乔木,多采用枳壳做砧木,耐寒性较强。橘树寿命可维持百年以上,但经济寿命一般为50-60年。
南丰蜜橘在一年中,随着季节、气候变化进行根系生长、萌芽、抽梢、现蕾、开花、座果、果实发育、花芽分化和相对休眠等一系列生命活动。
器官形态与生长特性
一、器官形态
根 南丰蜜橘根系由主根、侧根和须根构成,是内菌根植物。须根特别发达,在土壤环境下一般不生根毛,而靠与其共生的真菌从事吸收活动。橘树依靠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矿物养分,并增强抗旱抗病害能力。
南丰蜜橘实生树主根发达,而以枳壳为砧木嫁接繁殖的树,因枳苗直根经过移栽剪根处理和起苗定植,主根先端被截断,根分枝生长不断增强,横向分布比树冠更宽,分生形成网状结构,俗称“麻布根”。栽植在丘陵山地土层深厚、疏松并经过深耕熟化橘园,和河旁洲地地下水位低的橘园,从定植的第二年开始根系生长即超出树冠范围,分布深可达1米左右,须根集中分布于10-35厘米的耕作层内,水平分布可为树冠横径的二倍以上。栽在田塍、河旁洲地地下水位高,丘陵山地下层土壤结构差的橘树根系较浅,水平根系分布范围相对扩大,须根则分布土壤耕作层5-20厘米。红壤山地挖穴栽植的橘树,栽后2-3年未行扩穴改良土壤,根系在栽植穴内盘曲生长,无法扩根,造成桔树生长缓慢,形成“小老树”。
根在一年中有多次生长高峰,与枝梢生长高峰成相互消长关系。春季发芽即已开始生根,第一次生长高峰在春梢停止生长后,夏梢抽生前,新根大量发生,此次发根量最多;第二次生长高峰在夏梢停止生长后,秋梢抽发前,发根量较少;第三次生长高峰在秋稍停止生长后,发根量较多。根系生长与枝梢生长交替进行,但根系停止生长没有枝梢停止生长那样明显,根的生长量和生长期的长短,取决于土层疏松,地下水位和地上部输送有机养分数量。若枝叶营养生长不良或开花结果过多,地上部输送的养分不足,则削弱根系的生长。同样,土层板结、瘠薄的红壤丘陵或地下水位高的水田、洲地根系浅。
芽 南丰蜜橘的芽为裸芽,无鳞片,只有苞片遮盖。花芽与叶芽在外部形态上不易区别。芽为复芽,枝梢叶腋除主芽外,有数个副芽,南丰蜜橘为1个主芽2个副芽。通常只在枝梢顶端二、三年叶腋各萌发1个芽,但如芽眼粗壮,营养充足,亦可同一叶腋内萌发2-3个或更多的芽。修剪利用复芽这一特性,人工摘心或短截,可促发更多的新梢。新梢生长停止后,顶芽便停止生长,嫩梢先端能自行脱落,称为“自剪”或“自枯”。南丰蜜橘具有萌芽力强、成枝率弱的特性,分枝常呈丛生状态,尤其是春梢细而稠密,是成年结果树的主要结果母枝。
橘树的芽具有早熟性,所以一年内能多次抽梢。在老枝和枝干上具有潜伏芽,并可长期潜伏。受外界刺激后能萌发成枝,这对树体更新有一定作用。
枝干 南丰蜜橘靠接苗的成年树,主干为枳壳,粗大呈圆柱形,干高通常1 -1.5米。枳干表皮光滑,灰褐色,有梭起,随着树龄增长,梭脊更为凸显,基部明显梭脊与相应方位的大侧根的输导组织相连。20年以上结果树嫁接口结合部位常有瘤状,弯曲组织能抑制营养生长,使南丰蜜橘品质更佳。
切接苗成长的南丰蜜橘,干高15—25厘米,枳砧大,南丰蜜橘树干偏小,呈不相等的表现。枳壳也有较明显的梭起,皮褐色,而南丰蜜橘主干为圆柱形,皮浅褐色。
一年抽梢3-4次,依发生时间可分春梢、夏梢、秋梢、冬梢。由于温度和养分吸收不同,各次新梢的形态和特性有所差异。春梢一年中抽发数量最多,而且整齐,枝梢较短,一般长3-10厘米,强旺春梢长可达25厘米,节间较密,叶片较小。夏梢自立夏后至立秋前陆续抽生,新梢生长最慢,梢长15-30厘米,最长可达50厘米以上。成年树抽生夏梢数量较少,幼龄树抽生数量多。幼龄树夏、秋梢陆续抽生,就树体而言无明显停止生长期。夏梢能起到迅速扩树冠的作用。幼龄结果树(4-7年生树)抽生夏梢多易引起大量落果,影响产量。在生产中需采用合理的肥水管理、抹芽控梢等措施,实现早结丰产。秋梢自立秋至立冬前抽生,但晚夏梢和早秋梢较难区分,枝叶性状较相似,秋梢长10-25厘米,最长可达35厘米以上。幼树、幼龄结果树和成年结果树挂果量少的“小年”树抽生最多,结果量多和树势较弱抽生量少。8月下旬至9月中旬若对秋梢摘心和夏梢短截后,会促发大量晚秋梢或冬梢,极易受霜害,还会影响夏、秋梢养分的积累,不利于花芽分化和橘树过冬。
南丰蜜橘各种枝梢都能成为结果母枝,但以秋梢为佳。结果枝由结果母枝顶端芽及上、中部芽萌发而成。南丰蜜橘的春、夏、秋梢,如在当年不再继续抽梢的,都称为一次梢;春、夏梢上继续抽枝的称为二次梢,如春夏梢、春秋梢、夏秋梢。其结果性能以二次梢最好,有效结果率为10%左右,而一次梢为6%左右。二次梢抽生的数量,与树龄大小、树势强弱、当年结果量及肥水管理密切相关。幼树和幼龄结果树因营养生长旺,二次梢较多,随着树龄的增长,生长势相对减弱,抽生数量也随之减少。当年结果量较大的橘树,如在秋季已抽生一定数量的二次梢,预计次年产量亦较高。结果母枝中的一次梢以春梢量最多,尤其是10年生以上成年结果树。树冠内部和中、下部的老枝、上年结果枝和落花落果枝都能成为结果母枝,有一定结果能力,但往往较纤弱,座果率低。
叶 南丰蜜橘叶片为单身复叶,翼叶退化,极不明显。南丰蜜橘叶片狭长,椭圆形,先端与基部均尖削,叶缘锯齿较浅。春梢叶片长4.4-5.8厘米,宽2.2-3.8厘米,色浓绿,有光泽,主脉明显,微凸起,翼叶甚小,不易辨别;夏梢叶片较大,叶长6.3-9.5厘米,宽3.3-5.5厘米,广椭圆形,叶缘有明显波纹,先端较纯;秋梢叶片形态介于春、夏梢叶片之间,叶长5.3厘米左右,宽3.1厘米左右。晚秋梢的叶片小,转色慢,叶脉间长期保持黄绿色。
叶片寿命一般15-24个月,也有少量叶片寿命较长。南丰蜜橘春梢叶片寿命较短,夏秋梢叶片寿命较长。叶片寿命长短与养分、树体郁闭度、栽培管理水平等有着密切关系。在一年中,新梢生长期有大量老叶脱落,尤以开花期落叶为多,脱落的整叶先逐渐变黄失去光泽,常带叶柄脱落,一般为正常落叶现象。而遭受药害后,叶片带绿脱落,手摇树枝时,叶片纷纷飘落,多是叶身先落,叶柄后落。果实采摘后若遇干旱天气或过冬树势偏弱,往往出现不正常大量落叶,对次年产量影响较大。
叶片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和贮藏营养物质。故橘农很重视促使叶片正常生长,扩大树冠叶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能,保护叶片安全越冬,确保实现优质丰产。凡受伤害、冻害或病虫危害而大量落叶的树,则座果率低,根系生长不良,抽梢纤细,树势衰弱。
花 花量甚多,单生,为完全花,花形小而浓香。花蕾长椭圆形,水平花径2.2-2.5厘米;花萼深绿色,5-6裂。花瓣5-6片,乳白色,覆瓦状排列,舌形;雄蕊20-25枚,高低不等,基部联合成管状,花药二室,花粉多,金黄色,带粘质;柱头扁圆形,乳白色,具粘液,受精后现黄色;子房上位,椭圆形,8-12室,横径0.1-0.12厘米,色淡绿;花盘与花萼宿存于果实下,以后与果柄一起形成果蒂,花在3月下旬显蕾,4月中、下旬开花,4月下旬至5月上旬谢花,花期7-10天。
果 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果实扁圆形,黄色或橙黄色,果实横径2.6 -5.0厘米,纵径2.5-3.5厘米。单果重25-50克,属小型果。果顶平圆微凹,一般有脐,脐大小有很大差异。有的果脐只见凹形内小圆点,脐较大的有明显突点,而果脐特别大的,果顶凹内出现膨大突脐,脐内有橘辨果肉。在大果品系中尤其是初投产幼龄树多为常见。果基部亦微凹入,常有放射沟4-6条,或隐而不清。果面平滑,有光泽。油胞小而密,一般平滑或微凹。果皮极薄,组织细密,厚约0.15厘米,柔软有韧性,易与果肉分离。油胞层约占皮厚的2/5,海绵层约占3/5。囊瓣9-12片,弯月形,大小较一致,排列较整齐,易分离。中心柱大,空虚,横切面为多角形,中部直径0.6-1厘米,瓤囊壁薄,韧性较强,与化渣度相关,囊壁与果肉较易分离。汁胞粗壮,纺缍形,橙黄色,质柔嫩,果汁多,味浓甜,微酸,具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6%,最高达20.5%,含酸量0.5%-1.1%,每100毫升果汁含糖9-14克,维生素C19.6毫克。种子0-7粒,常为1-2粒,属于少核型的品种。品质上等。
二、结果习性
花芽分化时期 南丰蜜橘花芽分化时期因树龄、营养状态、树势、结果、果实采摘时间情况等而有所差异。根据抚州地区柑桔研究所采用环剥摘叶处理方法观察南丰蜜橘花芽分化临界期情况,结果树的花芽分化临界期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空怀树(未挂果树)早秋梢花芽生理分化期在9月份以前即可开始,花芽分化在叶芽开始生理分化至次年春季萌芽前结束。在同一株橘树上,以春梢分化较早,夏、秋梢次之,即使同时期的枝梢也有差异,与营养条件有密切关系。
花芽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橘树的花芽分化必须具备组织分化基础、营养积累充足和适宜的环境条件。决定花芽分化首要因素是树体积累足够养分,未结果和结果量少的“小年”树,春、夏、秋梢生长发育正常,树体能够积累充足养分,花芽分化良好,次年花量大且花质好。结果树若能做到挂果量适中,采果后及时恢复树势,保叶安全过冬,次年也能达到较好的产量。外界环境条件对花芽分化影响较大,光照条件对花芽分化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过度密植和树冠郁闭,由于光照不足,会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和树体营养水平,导致花芽分化不良。而低温和干旱可诱导橘树形成花芽。因此9月份遇干旱天气,一般不进行灌水浇园,其目的是造成适度干旱促进更好地成花,即为“九月控水促花”。如果秋、冬遇较长时期的干旱,在采果后须及时灌水,加快树势恢复,促进花芽分化。
花芽形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次年的产量。氮素肥料施用过多和8月中旬以后对当年生枝梢短截,会造成枝梢继续抽发晚秋梢或冬梢,抽生新梢停止生长过晚或枝叶徒长,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树体营养积累减少,花芽不易形成。营养不足,枝梢纤细,叶小或病虫为害严重,造成严重落叶,削弱光合物质的合成积累,不利花芽形成。“大年”树结果量过多,养分集中供应果实发育,夏秋梢抽生少,养分积累少,也不利形成花芽。对结果过多的树,实施疏果,增施有机肥料,生长过旺的树适当控水控氮肥,补充磷钾肥,树枝干行环割等,促进花芽分化。
落花落果 南丰蜜橘花期在4月中下旬,历时7-10天,若天气晴朗则花苞开放时间短,阴雨天气则延长。无叶退化花先开,现蕾较有叶花早3-5天。花瓣开放时,多数花先在其中一边裂开1-3瓣,随后再裂开其它的1-3辨。柱头在花苞欲开放时已分泌粘液,只要遇上花粉即能受精。南丰蜜橘自花、异花授粉后,均结成无核或少核果,是胚受精后退化消失原因,小果品系比大果品系更容易产生无核或少核果。
南丰蜜橘开花后,即进入生理落果期,一般有两次生理落果高峰,第一次高峰期落花、落果同时进行,先落花瓣,后落花丝,小型花落花早而快,大形花座果率高,落花少。落花时有的一朵花从自基部脱落,还有的先脱落花瓣、花丝、柱头后,再从花梗产生离层脱落,落果连果梗同时脱落。第二次落果高峰,从蜜盘产生离层落果,果梗及萼片仍留在果枝上。这两次生理落果高峰为先后交错,第二次高峰期开始时,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尚未结束,其花果先萎黄干缩挂留枝上数日后才自动掉落。南丰蜜橘前期落果伴随落花同时进行,到5月中旬停止。前期落果数量多。后期落果随抽生夏梢开始,到7月上旬基本停止。稳果后直至采收。
果实的生长发育 果实生长发育从谢花后子房膨大开始,直至果实成熟为止。南丰蜜橘为单性结实品种,不经受粉或虽受粉但未受精,依靠子房发育而成。因胚受精后退化程度与品系不同而有差异,小果品系一般为无核或少核类型,而大果品系多有核,种子在0-7粒之间。
南丰蜜橘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阶段性,从谢花起到6月中旬,为果实的体积和重量增长缓慢期,此期果实的纵径增长比横径快,在6月中下旬果实纵径生长达到最大,果形指数为0.96,果实近球形,果皮增厚迅速。第二阶段从7月上旬至9月中旬,果实细胞迅速增长,果实体积增长快,果横径的发展速度超过纵径。干旱时期,果实因缺水,生长较慢,白天高温和光照强烈时,果实缩小变软。但降雨后水分充足时,果实会出现明显生长高峰。8月后,果皮变薄,果实内囊瓣、汁胞、种子迅速长大。9月中旬后果实纵、横径变化较平缓,采收前略有升高。1986年夏秋干旱连续60多天未遇雨,8--9月果实膨大受阻,10月虽有较多降水,但果实后期发育增大的速度仍然明显减慢,不能恢复到果实固有大小,成熟时果小,减产严重,且风味偏酸。
随着果实的发育,南丰蜜橘小果系从8月至果实成熟,总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迅速增加且持续到果实成熟时达最高值,而蔗糖含量在9月下旬、10月上旬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成熟前略有提高。有机酸含量在8月前迅速升高,随后至9月中旬变化平缓,8月至9月中旬达最高值,之后有机酸含量又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至果实成熟有机酸含量低。纤维素含量随果实发育逐渐降低,9月下旬纤维素含量较高,为3.68%,成熟时纤维素含量为2.13%。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逐渐上升,之后下降,成熟时降至最低。
裂果 南丰蜜橘是易裂果品种,自栽培以来就有裂果现象发生。裂果轻重,与品系、不同年份降雨情况、栽培管理等有较密切关系。南丰蜜橘不同品系、株系裂果程度有较大差异,一般小果系裂果多,大果系裂果少,桂花蒂系裂果也较少。
三、生物学年龄时期
南丰蜜橘从嫁接成苗、树体成长、开花结果,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活动中,共经历五个生育时期。
营养生长期 从枳壳种子播种,培养枳壳砧嫁接成苗,苗木大田栽植后,树冠骨架初步形成,到开花结果,形成一定产量,为营养生长期,一般嫁接苗营养生产期为3-5年。切接苗分枝角度较小,直立生长势较强。靠接苗靠接枝组分枝角度较大,冠径扩张较快。但靠接苗因根系偏向一边,根系生长影响树冠偏斜,树冠扩展不均衡。
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特征:树体生长旺盛,根和树冠迅速扩大,经过合理整形修剪,初步形成丰产骨架,树冠横向生长迅速,新梢生产量大,夏秋梢量多,加快树冠扩大。
生长结果期 从开始投产结果,到大量结果以前为生长结果时期。这时期主要表现为前期以营养生长为主,结果为辅,树冠继续扩大,逐渐走向营养生长和开花结果生长均衡发展。
生长结果期的特征:生长发育期为5-10年。树冠生长由强逐渐减弱,结果量由少逐渐增多,果实由粗皮大果向标准的扁圆果形过渡,风味由淡且偏酸,逐渐表现为果实皮薄,味酸甜适口,香气浓郁等固有品质。
盛果期 盛果期即为大量结果期。这一时期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为主。枝梢生长偏弱,往往分枝短成丛生状,树冠郁闭度高,树体通风透光不良等情况,树冠内膛出现较多枯枝,中央枝开始衰弱,易形成开“天窗”,“大小年”结果现象比较明显,如管理不当,易较早走向衰老。若各项技术措施都能按照科学管理方法实施,此期可延续35-45年。
盛果期的特征:树冠和根生长减弱,树冠占领空间达到最大限度,骨干枝的生长减缓,小侧枝成丛抽生,抽枝量多,成枝弱,枝节间短,春梢多,夏、秋梢明显减少。大量开花结果,“大小年”结果幅度明显增大。盛果期长短与栽培密度(或后期橘园密闭度)、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密切相关。
衰退期 在盛果期后,产量逐渐下降,树冠外围枝由上向下衰退干枯,叶幕层变薄,内膛骨干枝逐渐裸露,“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
衰退期特征:产量下降、果实变小,树冠中上部外围枝梢大量干枯死亡,树冠缩小,露骨内膛枝易抽发徒长枝,抗逆性下降。
衰老死亡期 骨干枝和主枝树皮出现龟裂,树冠顶部空心,根系逐渐枯死霉烂,结果稀少,树干基部虽抽生新枝或枳砧发生根蘖,但终因根系大量死亡,树冠难以恢复,受冻或旱害即全株死亡。